石河南岛春季底栖生物修复工程启动发表时间:2021-12-23 00:34 昨天凌晨起,秦皇岛市观爱鸟协会在石河南岛预定海域播撒花蛤苗,实施石河南岛春季底栖生物修复工程。 去年秋天,秦皇岛市观爱鸟协会实施试验性的播撒23000斤花蛤苗,通过种苗繁育恢复这里的海底生物种群数量,为鸟类迁徙停留提供食物,通过多次实地调研,前期投放的花蛤苗,起到了预期效果,已经有部分花蛤被在此越冬的候鸟吃掉,部分花蛤在投放地点形成了繁育基础,为了巩固投放成果,使其形成生物繁殖的良性循环。昨天凌晨,秦皇岛市观爱鸟协会实施春季石河南岛底栖生物修复工程,投放花蛤苗24000斤。 石河南岛底栖生物修复工程由观鸟协会与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、世界自然基金会 、深圳市一个地球自然基金会联合筹措资金15万元,分三批实施,2020年秋季实施了第一次恢复投苗,此次是第二次投放,2021年秋季将投放第三批底栖鱼类。 石河南岛是位于黄渤海湿地范围内的天然岛屿,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,岛屿湿地为候鸟提供了重要栖息地。是候鸟迁徙重要的踏脚石,每到迁徙季都有大量候鸟在石河南岛停留。秦皇岛市观爱鸟协会记录显示,秦皇岛地区鸟类种类共有504种,其中石河南岛就观测到300多种鸟类。典型的水鸟有长尾鸭、黄嘴白鹭、小勺鹬、鸬鹚等,甚至还有诸多国家一级鸟种,如黑嘴鸥、黑鹳、黑脸琵鹭等。不到一平方公里的区域内有300多种鸟类的观测记录在世界范围内也是极其罕见的。 而随着人类活动的日益频繁,外来物种入侵等原因,都对仰赖海滩进行补给的迁徙鸟类造成生命的威胁,在国内东部沿海地区,鸟类都找不到充足的食物成为了比较普遍的情况。这对鸟类来说是致命的,因为它们可以积累的脂肪相对较少,如果途中找不到合适的地方来补给食物,它们就无法完成迁徙而会在半途中死去。 花蛤是白鹭、鸻、鹬鸟类的主要食物,有经验的养蛤人将对撒播地区严格管控,精心看护,以期达到预期效果,缓解鸟类食物匮乏危机。 编辑:雨辰 SEE 任鸟飞项目,是守护中国最濒危水鸟及其栖息地的一个综合性生态保护项目。该项目以超过100个亟待保护的湿地和24 种珍稀濒危的水鸟为优先保护对象,以科学调查为依据,提出通过民间机构发起行动、企业投入、社会公众参与的方式,搭建与官方自然保护体系互补的民间保护网络,建立保护示范基地,进而撬动政府、社会的相关投入,共同守护中国最濒危水鸟及其栖息地。 秦皇岛市观爱鸟协会版权作品 图片、文字下载、转发禁止修改、删减 参与秦皇岛市观爱鸟协会系列活动,请关注协会微信公众号 请长按二维码关注秦皇岛市观爱鸟协会 或点击下方二维码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