同生命 互相依--2021世界湿地日发表时间:2021-12-23 01:02 湿地是地球上超过四分之一生物种类赖以生存的家园,与海洋、森林并列为地球三大生态系统,被誉为“地球之肾”。 看!丹顶鹤跳起了动人的舞蹈;鸟妈妈带宝宝在水中游戏;白衣仙子在水中翩翩起舞;彩鹬夫妇在杂草边漫步觅食。让我们一起走进鸟儿们最恬适的家园--湿地,感受生机勃勃,观赏天籁之境。 湿地与人类的生存、繁衍息息相关,为人类的生产、生活提供了多种资源,在抵御洪水、调节径流、蓄洪防旱、控制污染、调节气候、美化环境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。据统计,1公顷湿地生态系统每年创造的价值高达1.4万美元,是热带雨林的7倍,是农田生态系统的160倍! 秦皇岛是中国北方与南方、西伯利亚、澳大利亚候鸟迁徙的重要驿站。 1997年,湿地面积达3万多公顷的秦皇岛,素有“鸟类天堂”美誉,被国际湿地保护组织命名为北戴河湿地。1985年,英国的马丁博士和他的朋友们来我们的家乡观鸟,开创了北戴河面向国际的观鸟活动,中外观鸟人在北戴河拉开了新中国观鸟旅游的序幕。秦皇岛沿海湿地最具代表的北戴河,是世界各国观鸟人心目中观鸟的麦加,更是远东地区最佳观鸟地,被誉为世界四大观鸟胜地之一。 在秦皇岛近百公里的沿海湿地线上,自北向南分布的石河、汤河、戴河、洋河、饮马河、新开河、大浦河、滦河8条入海河流及其周边湿地,不仅是候鸟迁徙途中的觅食、休憩地,更是观鸟人与鸟类学者的观鸟、鸟类调研地,在1985至2020年的35年间,秦皇岛鸟类记录由最初的不足400种,逐年增加到了500余种,超过了我国鸟类的三分之一。2015年被授予第二个“中国观鸟之都”。 可惜的是,经过30多年的不断开发与不合理利用,如今却只剩下了七里海、鸽子窝、石河等几小块湿地有鸟儿可观。曾经让游客流连忘返,随处可见水草葱郁,鸟鸣鱼跃的自然景观成了历史;滦河口湿地一望无际的紫红色碱蓬、成片的红根柳已不复存在;来自世界多个国家的观鸟爱好者也在不知不觉中远离了我们,“鸟儿的天堂”正在成为港城人民曾经的记忆…… 以水为名,泽润生命!庆幸的是,随着《秦皇岛市沿海防护林条例》正式实施,七里海、鸽子窝、石河南岛湿地加入黄渤海候鸟栖息地(第二期)世界遗产申请名录,这几块代表性的湿地正在迎来期待已久的国家级、国际性保护。近两年来,政府不断加大保护力度,恢复扩大湿地面积!在新时代,开启了生态资源保护的新征程! |